汕頭揭陽 潮州 峽山食材配送 食堂承包 蔬菜配送 水果配送 廚師招聘[提要]一個科學的戰略決策,總能給一個地方帶來驚人的發展力量。奉行綠色發展,峽山的力量源自于對生態的尊崇和愛護。從生態環境的天生麗質,到生態產業的風生水起,這里成為全國首個以生態經濟命名的開發...
一個科學的戰略決策,總能給一個地方帶來驚人的發展力量。
奉行綠色發展,峽山的力量源自于對生態的尊崇和愛護。從生態環境的天生麗質,到生態產業的風生水起,這里成為全國首個以生態經濟命名的開發區,全省首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
坐擁144平方公里水域、5萬畝生態濕地、45%森林覆蓋率,峽山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守,換來的是生態優勢加快向經濟優勢轉化,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劃出一道亮麗的生態發展弧線。
提檔升級新發展
過去賣菜現在賣“模式”
進入冬季,北方的景象多會隨著樹木花草的凋零而顯蕭瑟冷清,但峽山卻是例外,優良的生態環境讓這里四季常綠、生機盎然。
寒風瑟瑟下,華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有機蔬菜種植讓人眼前一亮。20米高的鋼架構大棚內,一排排水槽上,漂浮起一片片茂盛的蔬菜,生菜、油菜、西紅柿……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也很難想象,不用土地的有機蔬菜是怎樣種植的。
“采用的以色列水培技術,蔬菜種在腐殖土壤塊里,土壤塊通過漂浮裝置安放在摻有營養液的水中,完全不用化肥、農藥。”華以行政主管王萌娟說,通過這種技術,可完全擺脫蔬菜種植對土地的依賴,不產生也不接觸面源污染,效率是有土栽培的5到10倍,是設施農業發展新方向。
現在,華以每天僅銷往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有機蔬菜就在2噸左右,每種都能賣出二三十元一斤的高價,這就是生態帶來的高效益。
效益高、無污染,這正是峽山發展生態產業的目的。短短幾年時間,他們發展有機農業種養面積2萬畝,注冊有機產品商標20個,認證有機產品120個;22.6萬畝野生有機魚認證面積為江北最大,形成了“南千島湖、北峽山湖”的有機魚生產格局。
了解到這些,如果大家覺得這就是峽山生態產業發展的提檔升級,那只能算“答對了一半”。
與傳統農業生產相比,有機農業確實是提檔升級了,但在“產業微笑曲線”理論里,掌握技術和品牌的兩端才是更多話語權及利潤的擁有者。
“我們的定位是高科技農業孵化示范基地,推廣有機種植模式和技術。”華以技術總監許崢告訴記者,繼去年在北京、貴州建成示范園區后,華以今年又分別與泰安、濟寧、廣東惠州等地達成協議,合作建設新的示范園區。
當然,對有機農業模式感興趣的不止在國內。通過以色列的合作企業,華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正在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洽談合作事宜。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峽山探索實施了園區化管理、公司化運營、市場化運作、品牌化營銷的有機農業“四化模式”。去年以來,先后6次在國家認監委召開的業內最高規格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有機產業引領綠色發展的做法。
由賣有機蔬菜,到推廣有機模式,提檔升級的基礎是峽山著力培育的與生態區相適應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產業內部結構加快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轉變。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多種生態發展模式正在峽山一一展現:“山水高端、綠色低碳”生態城,“優質均衡、持續發展”教育城,“集約高端、創意無限”智慧城,“空氣清潤、頤養健身”健康城,“度假觀光、影視體育”旅游城……
“互聯網+”創造新機遇
為生態產業發展插上翅膀
當“互聯網+”遇上生態,峽山的產業發展更加優質高效。
優渥的母公司原是一家IT企業,是峽山的優良生態環境吸引了他們,把1.66億元資金投向這里,打造山東最大的有機農業示范園,并整合全國多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的200多個蔬菜品種,在峽山建立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有機產品電商平臺“優渥網”。
對于“互聯網+”,優渥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哲有自己的認識,除了幫助產品銷售,他感覺更重要的是傳遞生態理念,傳播有機文化。
宋哲說,最初,很多客戶對有機食品的認識就是“安全的食材”,現在,通過電商平臺上的套餐選擇,他們更多地向客戶傳遞健康飲食概念。更為關鍵的是,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廣大客戶開始了解峽山的生態水源、生態土地、生態產品,更加關心生態環境,信賴生態產品。
運行僅兩個月,“優渥網”的注冊會員達到23000多人,家庭用戶1500多戶。宋哲說,“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提升威力已經顯現,沖著有機食品這塊金招牌,他們準備在峽山籌劃蔬菜冷鏈物流中心,實現對全國范圍的線上訂單,線下配送。
“蔬菜冷鏈是保證蔬菜新鮮度、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平均每500人會有一臺冷鏈物流車提供服務,在我國現在要平均20000多人才能分享一臺。”宋哲告訴記者,在國內,這是一個新興業態,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與優渥相似,總投資21億元的峽山生態農產品綜合交易物流中心,正在通過“互聯網+”實現農產品交易、物流、電商、檢測、追溯等功能合一,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生姜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現貨倉儲實物交割中心,以及最權威的價格發布中心。
這里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涵蓋了近100萬畝的大姜種植,實現農產品從地頭到超市的種植、運輸、銷售等全程有據可查。
負責人呂承益介紹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原先主要做國內市場,現在擴展到了國外,平均每周就有1000多噸的生姜出口到歐美、中東地區,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生姜交易市場,而且吸引了眾多新客商前來入駐。
廣州高駿集團就是代表之一,今年9月入駐,準備按訂單農業模式在峽山形成30萬噸的生姜種植及收購能力。
深刻認識到互聯網的作用,峽山也在全力推動優渥等電商平臺建設。計劃引進100家以上電商企業,通過建設線上電子商務平臺和線下物流集散中心,實現“雙認證”有機產品買全國賣全國,力爭2017年電商平臺注冊用戶達50萬個,線上訂單100萬筆,銷售收入2億元。
生態效應聚集新要素
庫區闖出生態發展蝶變之路
已建成55年的峽山水庫,是我省最大的水庫,也是我市的主要水源地和藍黃兩區戰略水源地。峽山因峽山水庫而立,保護好水源地水質不僅關系民生,更影響我市長遠發展。
這樣看來,在峽山“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似乎是一對矛盾體。怎樣辦呢?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發展生態經濟,在發展生態經濟中更高水平地保護生態環境,峽山以綠色發展的思維,巧妙解決了矛盾,實現了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相統一。
正如峽山區黨工委書記馬清民所說,優良的生態環境賦予了峽山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本,也同時劃下了更高標準的發展紅線,只要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要素,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讓生態產業唱主角,就能實現好的發展。
立足生態保護,堅持生態發展,峽山首先是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膽略和勇氣堅決剔除污染企業。因關停企業而減少的稅收相當于峽山全年財政收入的70%;拒批的涉污企業,總投資額也達到100多億元。同時,治水、治氣、治污、播綠……全面啟動,全力推進。
得益于這份對生態環境的尊崇和愛護,峽山的生態產業發展更是水到渠成。
綠康源養老康復中心就是被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來的。負責人魏廷俊有多年的從醫經驗,在發現此地出眾的生態環境后,就到峽山建立了我市首家集生態、養生、康復治療、度假、休閑于一體的養老康復機構。他們與市立醫院聯合,創新養生養老模式,打造集醫療保健、養老康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養生養老度假綜合體,三年之內增加至2000張床位,著力打造“養生度假小鎮”。
魏廷俊說,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養老及生命健康產業都是無污染、效益高的朝陽產業,我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5至10年后必將進入大發展期。
在峽山,生命健康產業已初具規模,他們引進并建設了一批生態養老項目,成功舉辦了六屆峽山國際鄉野馬拉松賽,并于去年晉升為國家級體育賽事,加快形成山東區域性養生養老基地。
被優良生態環境吸引而來的還有中央電視臺新影集團與山東華安集團聯合打造的影視文化產業園項目,通過建設微電影拍攝及在線播放基地、舉辦國際微電影節、開辦影視學院等,全力打造集影視傳媒、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展覽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峽山國際微電影城。近期,這里即將舉辦中國峽山金白鷺國際微電影節。
在第三屆亞洲微電影節上,他們與峽山區管委會聯合制作的作品——微電影《峽山湖畔》,以飽滿的熱情謳歌了兩代人建設峽山湖和保護峽山湖生態的進取奉獻情懷,在充分展示峽山湖美麗風光的同時,向觀眾詮釋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榮獲最佳旅游題材獎、優秀作品獎等六項殊榮。
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進程,峽山的生態產業已千帆競發,不斷培育集聚發展新動能,先后將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5塊亮閃閃的“國字號”招牌收入囊中,吸引各類資本爭相競逐,撬動以有機產業、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為主導的生態產業體系持續膨脹,把峽山打造成全省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保護培育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峽山的好戲才剛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