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剛過去一周,又是老生常談的食品安全問題。從2016年315的“餓了么”驚現黑心作坊,到2017年315晚會曝光日本核污染區食品仍在國內流通……提到食品安全,國人似乎都在感慨匠心的流失,報以的評價也都是痛心、憤怒、失望、無奈等字眼。
然而盡管負面干擾,仍然阻擋不住大眾對于餐飲的熱情。在生活節奏和壓力飛速上升的時代,越來越多人在欲望和浮躁的驅使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創業的道路,創業也由此變得更加大眾化、年輕化。當被問及選擇哪個行業時,相信不少創業者都會脫口而出“餐飲”,原因就是“門檻低啊”!不知何時開始,餐飲行業被打上了一個“門檻低”的烙印。
餐飲門檻低只是一個假象
但是事實真是如此么?餐飲O2O和餐e通此前對閉店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稱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在2015年下半年一共新開了20余萬家,但也關閉了161287家。其中上海下半年一共關閉了63296家,占據39.2%,北京緊隨其后占30.8%。這意味著上海平均每月有1萬多家餐飲關閉,平均每天就高達350多家!關閉數量前三的品類是:小吃快餐,地方菜系和甜點面包店,而這三類由于加工相對簡單、所需人力和店面面積相對較少,往往是餐飲創業者的首選。
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很多熱情洋溢的餐飲創業者其實就是“門外漢”。筆者曾經經歷過一件事:2015年8月,北京市發布新一版《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明令禁止城六區內所有餐飲業嚴禁使用地下空間從事商業性經營,而當時有一大批的創業者由于不知情去租用了商場的地下空間,導致營業執照無法辦理,投資血本無歸,類似的烏龍事件屢見不鮮。
談匠心需要積累和堅守
還有人說,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是因為缺少“工匠精神”才導致餐飲行業亂象頻發。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餐飲企業作為整個鏈條的可見載體總是被曝光在顯微鏡之下,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餐企總是“背鍋”的那個,甚至遭遇滅頂之災。可事實有可能是,它們是無辜的那個。
匠心和最基礎的食品安全并沒有太大關聯。談匠心是需要條件的,離不開堅持和堅守,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其實從人性角度出發,大多數餐飲創業者當然是希望自己的食品可以獲得大眾味蕾的強烈認可,潛意識里,他們都懷揣著一顆匠心。但是人只有在活著之后才會想著怎么去活,有“面包”才配談夢想,殘酷的環境和生存的本能導致了匠心被排在了整個鏈條的末端。
精準解決信息不對稱,餐訊網要讓餐飲從此不再難
移動互聯網時代,餐飲行業瞬息萬變,政策法規也會經常有針對性改動,供應市場魚龍混雜,加盟項目真假難辨,人員成本上漲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缺少營銷手段致使門可羅雀……可以說,餐飲亂象叢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信息不對稱。
2015年11月,作為國內最權威的餐飲行業協會之一,中國烹飪協會成立信息化與公共服務委員會,提出要探索和推廣餐飲經營新思維、新模式、新業態。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指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餐飲業與互聯網+新型信息化的有效結合變得愈發重要。幫助餐飲業用好互聯網、信息科技這個工具是委員會工作的重點。同時實現信息共享,有效的進行資源對接,為餐飲行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憑借協會成員多年的行業成功經驗和積累,在中國烹飪協會的支持下,餐訊網由此應運而生。餐訊網要做的拔除阻礙餐飲行業健康成長的“雜草”,幫助餐飲新兵繞過開店的坑,不用因為無知而蒙受損失,盡快轉身變為行家;對資深餐飲人而言,通過優質信息有效對接,可以實現“多快好省”,高效發展,讓做好餐飲不再那么難。
餐訊網包含以下八大板塊:
1. 行業熱點:用戶可以快速獲取餐飲行業發展趨勢、資本動向、新聞資訊以及會議活動等各類實時消息,洞悉業界風向;
2. 法律法規:餐訊網通過查詢上百個網站以及千冊書籍,網羅餐飲行業最全法規訊息,專業分類,一鍵查詢最新政策動態和政府工程投標版塊,架起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3. 餐企信譽:餐訊網也在陸續與相關政府網站實現信息對接,建立餐飲企業以及上下游產業的權威信息公示平臺,讓用戶可以輕松查詢企業榮譽、資質、衛生等級、是否有過不良記錄等等;讓優秀的企業發揮榜樣的力量,讓污點商家無處藏身,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4. 供需平臺:嚴選設備供應商,食材供應商,證照辦理、裝修服務、品牌推廣等各類資質齊全的優質服務商,以及連鎖加盟項目和投融資機構,餐訊網提供信息對接;
5. 價格公示:明示新發地等批發市場和各供應商價格,一手掌握每日食材價格變動趨勢;
6. 餐飲圈子:提供會議直播和在線課程,和餐飲大咖零距離接觸,學習成功之道;
7. 二手市場:充分利用餐飲行業的二手資源,買方可低價獲得商品,賣方可將閑置資源變現;
8. 經營技巧:包含選址裝修、店鋪運營、菜系管理、員工管理、品牌營銷等各類經營技巧,讓新手秒變行家,資深從業者也可獲得新思路。
餐飲人不易,嚴格要求的同時理應獲得尊重
筆者了解到,餐訊網自身的運營并不以商業為導向,創建的根本是要為餐飲行業樹立標桿,幫助提升餐飲行業的社會價值。餐訊網告訴筆者,在對餐飲人苛責的同時,其實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他們可愛的一面:工作打拼,即使性格羞澀、靦腆,還是會去學著主動開口和顧客交流,噓寒問暖;一到歲末或者節假日,往往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難以回家與家人團聚;哪怕是顧客不滿甚至刁難,他們也要始終保持著微笑……餐飲人所付出的勤勞與艱辛理應讓更多人知道,并獲得應有的尊重!
餐飲人在當今這個時代確實很不容易,但是商業總是冷冰冰的。餐飲是可以把資源最大化的行業,但需要用好資源、發揮優勢、順應市場。在筆者看來,保持信息的第一時間獲取,堅守做食品的“良心”,誠實守信為客戶服務,然后逐步去實現“匠心”,餐飲行業真正做到健康發展,餐飲人的地位和價值才會得到彰顯。
當然,要實現這個理想,餐訊網和餐飲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